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:造就(ID:xingshu100)
演讲者:王坚,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、阿里云创始人
编者按:因为一次意外停电,王坚博士演讲视频的前13分钟只能以现场录音的形式呈献给诸位,但也因为这次停电,造就了一次不完美的完美演讲。
演讲开始时停电真的很有意思。我保证它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,我肯定没有做什么坏事……不过我觉得这正合我的心意,我是很不愿意准备所谓的幻灯片的人,今天没有电正好也不用放了。而且在停电的时候来讨论今天大会的主题——未来城市,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。
停电中,王坚博士拿着小喇叭演讲
一、所有的城市问题都是规划出来的
今天的城市有两个幽灵一直围绕着我们,挥散不掉。
第一个幽灵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主体——人。
尽管那么多人生活在城市里,但是他们就像幽灵一样不为城市所知。
回顾一下城市发展的历史,总是先有人再有城市。可是这种状况慢慢地变了,异化成——先有城市,后面才需要人。中国独特的春运现象正是这一异化现象的反映。
第二个幽灵是技术的幽灵。当大家如此热情地探讨众多新技术时,并不知道这些技术到底该用在哪里。
过去几年,我们听了那么多关于大数据、物联网的事情,很多人以为把路灯改一改,装上摄像头就是智慧城市了。可一旦你问:这些东西在哪里?可能就傻眼了。技术也像幽灵一样没有安身之所。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也给予了城市巨大的进化机会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我们先来反思一下,城市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。
最初城市只有几十个人的时候,是由这些居民来决定城市是什么样子的。
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,突然有一个规划师觉得自己比城市里其他的人都要聪明。他说我可以来帮「你们」规划这个城市。
我相信,今天所有的问题,就是被这么规划出来的。
因为没有一个所谓的规划师能够倾听到城市中每一个人的声音,也没有一个规划师可以了解这座城市中每一个人的酸甜苦辣。
当城市越来越大,我们依然希望城市能够考虑到每个人的活动与想法——这是城市规划所不能解决的问题,只能靠每一个“居住在城市里的人”所产生的那个新资源来解决,那就是数据。
现场观众开启手电筒模式,给舞台上带来一丝光
有了这些数据,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?
排队会成为大家怀念的体验,
堵车也会变成大家怀念的体验。
我相信大多数人,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体验过停电了。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停电我就来劲的原因。
大家有没有想过,如果没有电,你是否会生活在这座城市里?
我想如果没有电,上海不会有这么多人。
没有电,不会有电梯,我们的楼就盖不了那么高。人类最了不起的文化——夜生活,不是我们创造的,而是因为有了电才出现的。
上海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造了夜生活的城市,回过头来想,上海人也一定是最早使用基础设施的人。
王坚博士演讲中,工作人员正拿着手机坐一旁录音
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人的想象。
就像电从三峡进入到千家万户需要“电网”这个基础设施一样,每个人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资源要影响一座城市,也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持。
这个基础设施,我们称之为「城市大脑」。它将让在座的各位有一天能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,而不是规划师。
我没有对规划师不尊敬的意思,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。但是大部分规划师想到数据时,都是为了用数据去证明规划的正确性。
如果从城市大脑角度来看,这是不对的。规划师应该做的是,当居民通过数据告诉城市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时,然后,我们用数据去证明这些人是正确的。
我相信,在数据资源极其丰富的未来,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二、数据教我们如何建设城市
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数据资源最丰富的国家。
当美国人还在用支票付水电费的时候,中国的老百姓已经用手机去买茶叶蛋了。
说一个让大家有体感的数字,现在每一个人为城市产生的数据可能是以前的几千倍,甚至几万倍,超过之前一个国家一整年的数据总量。
大家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吗?可能很少人有。
当一个社会,一座城市的数据资源如此丰富时,你一定会重新思考这些数据资源会对城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。
大家根本不知道,我们其实不需要用那么多电,大部分电都被浪费掉了。大家也不知道,我们的道路也存在着大量的浪费。
你知道有多少路是浪费掉的吗?
大屏幕闪了一下,王坚回头看,终于来电了
正好我有杨浦区关于道路面积的数字。按照官方说法,杨浦区的道路面积占了全区土地面积的17%。后来,我把杨浦区的其它轨道交通里程算了算,发现这个数字被大大低估了。我自己估测,这个数字大约是20%-25%。
大家想想看,光是一条条道路就把整座城市四分之一的土地资源占掉了。而且这些资源大部分时候还是闲置的,尤其是在晚上。大家天经地义地觉得,这条路晚上就应该是空在那里的。大家根本没有想过,那么多路的使用效率是很低的,远远低于大家的想象。
数据资源告诉大家,我们不是要多修路,是应该少修路;我们这些高架都是白修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波士顿花了那么多钱把高架改到地下去,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方式。
数据资源不但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的形态,还能逐渐改变我们建设城市的方法。
建设城市的方法不是增加更多的东西,而是减少更多的东西。将来的城市会有越来越少的路,从而留出越来越多的空间去做别的事。
三、一定要坚持自己所相信的东西
最后我想说两件事。(我们该怎么去做?)
第一,分享数据是一座城市新的文明的开始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大家有没有想过,Uber、 滴滴其实不是在分享汽车,而是在给这座城市分享数据。
大家想想看,现在的年轻人对分享数据这件事多有信心。
过去,你早上出门,去哪里可能会跟你父母说一声。要是不高兴,可能连父母都不讲。但是现在出门,你可以把自己从哪里到哪里的信息,都分享给一家出租车公司。
爱彼迎不是帮助居民出租一个空闲的房子,而是表明每个人都有信心告诉大家,我家里有一间房子是空着的,别人可以来用。
如果大家只是分享自己的空间,那七十年代的中国可谓最好的分享经济。因为那时候,每家都没有厨房、卫生间,大家都共用一个厨房、一个洗手间,对吧?
但那时候,真的只是分享物理设施而已,不是分享数据。
数据的分享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文明。
在下一个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甚至一百年,一座城市的发展,一个国家的发展,将取决于它是否有信心去分享那些过去觉得不可分享的东西,有能力去解决由分享带来的问题。
我们相信远在三峡,那个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地方,有人会帮你认真地供电。
我们相信你为城市做出贡献,城市会记住你,不会去伤害你。
第二,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。
在三年前,我第一次看到「城市大脑」,就意识到它会比我当年开始做云计算难上几个数量级。我也不知道是难上一千倍还是一万倍。
为什么?
因为相信数据比相信云计算这件事情难多了。
这就是为什么这件事会有这么大争议的原因,并且在欧洲面临着很多人的抵触。
相信数据,这件事情对人类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。
其次,当你去做云计算的时候,它只是为一家公司做的技术创新业务。但是当你谈到「城市大脑」的时候,实际上是为一座城市打造公共产品。
为什么说爱迪生伟大,因为他发明的电网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。
「城市大脑」也是如此。它不仅属于中国,还将成为全世界每一座城市的公共产品。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。要抓住这个机遇,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对数据的坚定。
我经常讲一句话:你要坚持的东西,必须是自己相信的东西。不能因为别人做了这件事情或者别人愿意给你钱就去做。
我相信的第二句话是: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了十几年,你还是要相信,并坚持做下去。你要相信,你所坚持的。就像电,一百多年过去了,我们花了那么多力气去维护,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,还是会发生停电这样的突发状况。很多事情很难在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间就变成一个很完美的东西。
回到这个场合,在我们讨论「未来城市」的时候遇到停电,我觉得这比中奖还要难得,还要开心。
人们都说,做成一件事需要花99%的「努力」,加上1%的「运气」或者「灵感」(我更喜欢把这叫做「运气」,而不愿意叫「灵感」)。
在我的印象中,很多人说这句话的时候重心是在「99%的努力」。我有不同的看法,我觉得重心应该落在「1%的运气」上。
为什么呢?
因为99%的努力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的,但是1%的运气却是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有的。
所以,在讨论「未来城市」的时候碰上停电,我觉得你们创造了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的那1%的运气。
我相信城市会因为你们发生一次彻底的改变。
谢谢大家!
相关阅读:
评论